一个90后周杰伦粉丝的死心史

作为一位世纪初的周杰伦歌迷,我曾经被教要勇敢、要不惧权威、要将自己喜欢的事做到最好,我一直在这么努力,只是多年后,我回头一看,曾经那个有古堡情结的害羞男生,再也没有写出《威廉古堡》那样可爱生动的歌,他终于可以拥有古堡,但古堡只是道具,好衬托周杰伦这个弹水晶钢琴的40岁王子。 半个多月前,周杰伦出了一首新歌《Mojito》,我点开mv,像点开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的社交网站。 MV中,他显而易见地老了,像一只热带彩色大鸟,一种拒绝长大的彼得潘感取代了少年感。 新歌MV如同他ins里展现的喜气洋洋的日常:五彩斑斓古董车,年轻混血女孩,好兄弟簇拥身边,唱唱跳跳,没有烦恼。甜而塑料,所有人都富足、得瑟、悠闲而毫无灵魂。 相比近年几首毫无记忆点的单曲,《Mojito》的旋律还算好听,回到甜水歌平均水平。但也只是711批发式的好听,我无法产生多年前那种被说中心事的震动——对一个90年代初出生的小孩来说,周杰伦是怎样的存在?在那个自我意识觉醒的人生启蒙阶段,是他教我们不服输、要做第一名,也是他告诉了我们青春期要面对的几乎所有事。 而眼前的这个周杰伦,让我有一种偶遇初恋男友,发现对方已然变成暴发户的感觉:喜欢是喜欢过的,嫌弃也是真嫌弃。 身边那些曾经一起听周杰伦的朋友,现在也基本都是死心的状态,我问了很多人:「从哪一刻起,你对周杰伦真正死心了?」 朋友A:《依然范特西》后。他江郎才尽了。 朋友B:他自己说《不爱我就拉倒》,还写「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 朋友C:死心是一个很漫长的失望过程。每出一张专辑,都安慰自己这次没发挥好。然而接下来的每一张都在一次次验证这种失望。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花了两天看MV,从2000年《JAY》的第一首《可爱女人》一直看到《Mojito》。 从《JAY》到《11月的萧邦》,如今听来依然惊喜。那时的他,热衷音乐实验,把古典乐放进流行歌,把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混搭在一起,编曲上也聪明有趣,用乒乓球打出《三年二班》的节奏,《可爱女人》前奏是一声口哨和直升机轰鸣。 他还总是开所有先河,《东风破》后,「中国风」歌曲开始席卷,但大都是对他的拙劣模仿。他把妈妈名字当专辑名,还让所有人看到,流行歌可以像电影,每首歌都有一本小说的想象空间。 《以父之名》令人想到《教父》,《夜的第七章》是贝克街探案。《最后的战役》中学生被裹挟上战场,想到「冰棒汽水的味道」,看同伴「侧脸倒在我怀里」,是海因里希·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依然范特西》是周杰伦的第七张个人专辑,许多更年轻的歌迷表示从这时开始喜欢周杰伦,但它其实是下坡路的开始。 《范特西》是周杰伦的第二张专辑,取fantasy的音译。专辑名副其实天马行空,《简单爱》《双截棍》《爱在西元前》等名曲都出自于此,豆瓣上,超过14万人给出平均9.2分。 而《依然范特西》给当时的我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开始重复自己了。果然,《夜的第七章》和《以父之名》很像,《千里之外》令人想到《东风破》————豆瓣音乐里,这张专辑得分7.7,而之前六张专辑的平均得分为8.5分,而在《依然范特西》之后,周杰伦的七张专辑平均6.9分,《惊叹号》只有5.6分。 2007年,周杰伦推出专辑《我很忙》。最初听到时我还以为那是张假碟,打着周杰伦噱头做的盗版。整张专辑,除了《青花瓷》,记忆点不多,以往的艺术质感也不见了,「以父之名」、「止战之殇」被「阳光宅男」「牛仔很忙」取而代之,没有一首歌能有以前那样广阔的想象空间,落差大到令我不可思议——这也是周杰伦后七张专辑带给很多歌迷的普遍感受:一种震惊的失落,好像从小最要好的朋友,上高中后突然陌生了,谈吐、审美变化大到几乎不认识。 多年后再度重听周杰伦,后七张专辑,我要忍住才能不快进,心痛在递增,我无法理解我们是如何道不同不相为谋到这种地步的—— 是我到今天才真正认识了周杰伦,还是之前的周杰伦都不是真的他? 全文请看: https://mp.weixin.qq.com/s/ldTFpt0YryjgXMKZfvOWIw?fbclid=IwAR0x3cBVHrF1b2KToBqaCSaUqAiiKUt1Frzxq4N602bD-SPJDElaDLAoz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