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首相候选人安华,曾爱用华语强调“我们都是一家人”,但实际上他对非穆斯林和母语教育的态度一直令人质疑。 1987年,安华当时身为教育部长,只拨10令吉象征性常年拨款给华小;同年,安华又调派不谙华文教师出任包括副校长在内的华小行政职位,企图令华小变质。华社虽强烈抗议,惟安华态度强硬,一意孤行,结果引发茅草大逮捕行动。 据报导,安华曾下令不准动用学校保留地兴建华小。《南洋商报》铿锵录(16-12-04)揭露安华于90年代,在霹雳州务大臣官邸的一项闭门集会中,以强硬语调叫华教人士”回唐山去”。从此以后,”回唐山去”成为了一些马来人针对华人的惯用词。 1997年,趁着时任首相马哈迪出访,安华同样不理会华社的反对,以代首相身份下令大专生不论种族与信仰,必须修读回教文明科。 来到现代,安华同样提到,希盟政府“太早”答应承认统考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失去马来人的支持。
Tag Archives: 华小
爪夷文不是“双马“的错,张念群:是华社闹情绪问题!
希盟时代的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认为,此前闹得满城风雨的“教育部在华淡小四年级推行爪夷书写课”之所以不得善终,主要是政府、前教育部长马智礼和她本人的立场,跟华社的要求有落差。 她认为,民间不接受小学四年级国语课本爪夷文3页课文,背后的原因多半是情绪使然,无关现实问题或政府面对一些局限。 “这种态度上的差异,会让我觉得,这不该是大马人对待国文时,该有的态度。” 她认为,民间不接受小学四年级国语课本爪夷文3页课文,背后的原因多半是情绪使然,无关现实问题或政府面对一些局限。 她说,在此课题上,她不认为是马智礼的错,或是马哈迪的错。 “直到今天,我都还会采取同样的立场和说法,即在任何的一个语文科里,我们都会去介绍这个语文的发展史,而这发展史,以中文来说,你就会去介绍甲骨文及中华书法艺术。 “相同的,到了国文或马来语时,它就是爪夷文。从这个观点去看,把爪夷文介绍编入课本里,这不能说是一场阴谋论,或者说(政府)是在剥削华小的权益,又或者说是动摇民族教育的根本。 “这样扣帽子(罪名),是我不能够接受的。”
火箭怨中文报阻推爪夷文,连马来部长都看不过眼!
既然现在流行爆内幕,我也来说几个小故事,为历史留下一笔,协助还原真相。 看到有人说华文报把爪夷文的学习扭曲成政府想要“伊斯兰化华人”,才让这件事成为争议性课题,我当场笑了。 “爪夷文字书法艺术”(Seni Khat)和爪夷文字(tulisan Jawi)的差别,有这么难理解吗?在2019年的爪夷文事件中,有数名希盟部长在内阁投诉星洲日报炒作此课题,并且再三要求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召见我,希望星洲日报受到对付。 可是敦马老神在在的毫无动静,后来时任教育部长马智礼请我到其办公室,享用了一顿“辣死你妈”早餐。我带了一本厚厚的剪报,跟部长分享星洲日报如何报道爪夷文事件。我们言谈甚欢,部长和其秘书团队也从中了解《星洲日报》的编务方针。 星洲日报与其他中文媒体,是华社的三大支柱之一,而其他两大支柱分别为华团与华文教育。 星洲日报来自华社,为华社发声与服务乃天公地道。我们不会忘本,更加不敢过桥抽板,也不准备去华化。 服务华社的努力,并不会阻碍星洲日报以促进国民团结为己任。我们不须去掉华人色彩,反而通过行动如开辟《暖势力》与《我们》等专版,做着促进种族融合与了解的工作。 星洲日报于2019年也跟阳光日报(Sinar Harian)合作,首次跨种族和跨语文推出国庆活动#kitalahMalaysia, 旨在以异中求同的精神,来拉近国民和谐关系。 换句话说,炒作种族和宗教课题,并不在星洲日报的编务方针内。 见了马智礼部长,以为事情告一段落。 时任青年与体育部长赛沙迪又突然说要来访问星洲日报。我们以为只是普通的拜访,开门见山之后才发现原来也是为了爪夷文事件而来。 我将星洲日报从一开始就如何报道爪夷文事件,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这位年轻的部长,也让他知道星洲日报的编务方针。 他和马智礼一样都很专注地聆听,了解华社何以会如此担心“爪夷文字书法艺术”(Seni Khat)。他们也很惊讶地发现,希盟的华裔部长跟星洲日报完全没有沟通管道。 我一再说明华社并没有在反“爪夷文字”,而是反对“强制”学习,并对原先版本(Seni Khat)的内容感到忧虑,以及不想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 事隔近两年,火箭政治教育局主任刘镇东在其新书《追寻理想国家: 马来西亚政治史上的林吉祥》中说:“2019年7月,一份华文报(讲的就是星洲日报)出乎意料地以封面报道,指一些教师前往受训,学习教导6页的爪夷文书法,以便在2020年开学时在华淡小四年级课程中教导学生。” 他指出,那时候华文报都在讨论这个课题,把爪夷文书法当成是一种语文,其实只是介绍让学生学习和欣赏爪夷文书法的价值,却被华文报扭曲成了“伊斯兰化华人”。 教育部一开始准备推介的爪夷文课是“爪夷文字书法艺术”(Seni Khat)。内阁后来在华社的大力反对之下,才将“爪夷文字书法艺术”(Seni Khat)改为介绍爪夷文字(tulisan Jawi)单元,也规定此单元必须先获得国民型小学家教协会、家长和学生的同意才能落实。 敦马哈迪当时承认“爪夷文字书法艺术”跟伊斯兰有关。 我也于2019年8月15日以《铁肩担道义,健笔为家国》为题的《总编时间》专栏中,引述了五大宗教咨询理事会(MCCBCHST)的看法,即Khat是阿拉伯书法,与伊斯兰息息相关,用来书写可兰经句子和先知圣训。该理事会认为,如果Khat被列入马来文科目中,可能会违反宪法第12(3)条文赋予非穆斯林的权利,因为让其他信仰的教徒接触到Khat。 来自新山的美国全球政治及跨文化研究所教授阿兹里拉曼说,Khat是推广可兰经的伊斯兰书法艺术,意即Khat带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爪夷文(Jawi)是文化,较少宗教含义、意义及用法。 大马伊斯兰宣教基金会(Yadim)主席聂奥玛更明确表达他支持“政府努力介绍爪夷文字和Seni Khat”,以“提升年轻一代对爪夷文字和阿拉伯文化的认识,以及让他们易于学习和理解可兰经,过后实践之。” 我跟两位希盟部长说,我曾经出席内政部可兰经及出版组的汇报会,被告知报章不能刊登这类以爪夷文字书写圣训的Khat,即使那幅图是在部长的背后都需要打马赛克。官员的理由是刊登这类图片的报纸若掉在地上被践踏,或者用来包物品会冒犯伊斯兰的圣洁。 这说明常用先知圣训创作的“爪夷文字书法艺术”(Seni Khat),在马来社会是很神圣的,跟伊斯兰有关。 因此,星洲日报率先报道此新闻何错之有?更何况我们只是根据教育部的最新宣布作出报道,并没在加油添酱,或者企图挑起华社情绪。 2019年7月24日的封面头条是这样写的:“星洲日报探悉,国民型小学第二阶段(也就是华淡小四至六年级)马来文科,传明年开始增设爪夷文书法艺术(Seni Khat)单元,以栽培学生对此书法艺术的兴趣与鉴赏能力。” 新闻是根据教育部课程发展组志期2018年4月的小学标准课程(KSSR)下已修订及改良的国民型小学四年级马来文标准课程及评估纲要文件来写,以及引述一些参加培训课程的国民型小学马来文科教师的谈话。 文末说华教界人士对教育部的最新举措深感疑惑,希望教育部能给予明确讲解。 这样一则根据事实所写的新闻在刊登出来之后,作为政府的一分子,火箭头头应该去了解与消除华社疑虑,而不是气急败坏地责怪星洲日报,然后有的叫华人不要变成“惊弓之鸟”,有的则作出不要陷入“爪夷字恐慌症”的劝告。 希盟政府后来将6页的“爪夷文字书法艺术”(Seni Khat)改为3页的介绍爪夷文字(tulisan Jawi)单元,明显地证明政府也发现那6页并不适合在非穆斯林社会推广。 在“爪夷文字书法艺术”(Seni Khat)的事件上,历史已经记录星洲日报等中文媒体坚守岗位的事实。至于一些政客的功与过,只要去浏览各大脸书专页里针对此课题的留言就已一目了然。 历史常告诉人类,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还果真如此。 SOURCE: 《星洲日报》总编辑郭清江
元老踢爆刘镇东不敢承认统考,“还建议马来老师到华小XX!”
行动党元老廖金华赞扬党中委拿督邓章钦大义灭亲,揭露该党政治教育局主任刘镇东曾力劝党员不要在首相丹斯里慕尤丁面前提统考的事件。 他今日在面子书写道,他阅读了邓章钦的面子书帖文,对邓氏揭露刘军师(即刘镇东)的上述言行,感到十分心寒。 “原来刘军师于2016年间就力劝火箭党内同志,不可在慕尤丁面前提统考问题。这已显示五年前,刘军师或其他人对统考问题的诚意。” 邓章钦是在面子书帖文中,炮轰党内的伟大“战略家”企图说服党员和支持者,信任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更希望大家不要在慕尤丁面前提出统考之类的问题,以免后者受到冒犯。 另外,廖金华也在另一则帖文中,以名言“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劝勉行动党上下自我反思:“我们的行动党到底有没有问题?”。 他说,如果行动党现在没有问题,怎么会有领袖宣称党内有人认同马华和民政的“华人大团结”?为何又有党同志揭发师爷力劝党员不要在慕尤丁面前提统考问题? “更有人不忘刘氏曾向某华教负责代表,建议让马来老师到华小当校长,这比87年天后宫事件的攘攘,更教人感到惊奇。 “到底为什么会有这种种不正常的问题出现,行动党的正气何在?怎样会阴风阵阵,令人心寒?” 87年天后宫事件指的是1987年10月11日,马华、民政党、行动党、董教总及各州华团等朝野政党及华社在天后宫召开抗议大会,反对教育部委派不谙华文的教师出任华小高职。
陆兆福:希盟推爪夷文引不满,都怪马华、华小举行抗议
行动党组织秘书陆兆福表示,希盟执政时期在母语学校推行爪夷文字政策上,马华是当时引发社会及教师团体不满的幕后推手。 他说,马华当时在全国各个华小推动董事及家教协会针对上述课题举行抗议。 “为何当时后会成为大课题?出现巨大阻力?那是因为马华是这个课题的幕后推手。” “他们宣称若让爪夷文字进入学校,那么华小就会变质。” 他指出,他已经一年没有听人谈及这个课题,但是在希盟政府时,却是课题。
张念群打脸林冠英:教育非“零和游戏”,勿比较各校政府拨款
张念群指出,教育不是“零和游戏”,人民不应将政府给予各源流学校的拨款视为自己族群的一种“亏损”。 她强调,教育部按照各源流学校需求拨出款项,教育拨款不应被拿来作为比较;若以此“零和游戏”角度去看待教育拨款课题,永远不会有人感到满意。 她表示,除了政府教育体系之外,还有一些非政府管理之下的教育单位,政府尊重人民对于教育的选择,在财务状况能力所及之下,期盼都能给予资助,这是政府的初衷。 她举例说,教育部按照重要根据提供拨款,华小与淡小同样获得5000万令吉,但实际上华小与淡小的数量一样吗?一些淡小所面对的问题其实更为严重,政府是按照各源流学校的需要给予拨款。 “但若人民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教育拨款课题,这问题就难以获得解决。”
揭穿张念群的诡异点,网民:在玩双面人游戏?
最近网民发现,前副教长张念群在其华文版FB上,洋洋洒洒的要为华教在2021年预算案中争取各种的华教拨款。 相反的,到张念群的马来版FB上就会发现出现不一样的诉求,原先的为华教争取利益和拨款,换了马来版却都不见了。 网民认为,张念群这是在大玩双面人游戏。张念群在马来版非常笼统的要求政府公平对待各族的教育机构,然而针对性协助华教的诉求全都不见了,应该是怕马来人看了会生气,这样行动党和她的马来票就凶多吉少了